欢迎访问安博体育官网网址! 主营:拉力试验机,拉力测试机,材料试验机,拉力机,万能材料试验机以及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等
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压力试验机
压力试验机

产品中心

嘉禾米兰|嘉兴一中潘路希:学生科技梦想守护者金牌教练的成长之路

时间: 2024-06-18 17:34:33 |   作者: 压力试验机


  潘路希:全国高级科技辅导员,嘉兴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民进嘉兴一中支部宣传委员、嘉兴一中综合实践活动负责人、技术组教科组长、校科技竞赛总教练、校“科普援疆”系列活动编导、总策划兼指导老师,受聘为全国校园发明创意大赛评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家评委、嘉兴市女科协金牌讲师团成员。曾获国际发明项目金牌导师、全国创新名师、钟南山创新奖、嘉兴市“育才工程”、嘉兴市优秀科技辅导员、民进嘉兴市先进会员等个人荣誉。

  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活动和竞赛,承担各类研究课题……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嘉兴一中)工作的14年中,潘路希老师每天都很忙碌。

  前段时间,嘉兴一中学生曾子芸的作品“家庭健康智能综合仪”荣获第74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第15届世界创意节国际发明项目金奖。这是老师指导的第5位国际发明展金奖获得者。这一消息传开后,潘路希忙得更加不可开交,但她丝毫没有松懈,而是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创新教育中。

  作为一名普通科技教师,她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专业相关知识,陪伴孩子们攀登知识的巅峰,引领孩子们踏上创新的道路。十四年的教科研耕耘路,撒播的是智慧,收获的是幸福,留下的是耕耘者的轨迹。纵然有所收获,从未忘记“最初的梦想”,她凭借着对学生成长的热情在科技教育这片花圃中耕耘;一路行走,笑声不断,芳香满园。

  大学毕业后,潘老师来到嘉兴市第一中学任教,百年名校,钟声悠扬,嘉兴一中的历史积淀和扎实的学风深深地打动了潘老师。进校伊始潘老师便下定决心不辜负老师们的期待和学生的期望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成长过程中导师的谆谆教诲、同伴们给予的鼓励以及学生给予的肯定,成为她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潘老师回忆这段难忘的时光时说:“当时我的师父严炜老师对我说,科学教学,顶顶重要的是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要多看科普类的相关书籍,只有这样才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自己在教学中要多读书通过读书充实自己同时要多鼓励学生多读书,读教材,读与教材相关的专业书籍,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2013年起潘老师开始担任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工作。新的开始,新的挑战,以往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反思,让潘老师意识到知识的堆砌已不能够满足现今学生的需求,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比获得答案更重要,学生通过探索问题进而建构知识、提高能力比积累知识更重要。此外,通用技术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也促使自己从传统课堂教学向问题探索的教育学生的方式进行转变。于是,潘老师开启了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目的的“培养中学生构思创意的案例教学策略研究”、“培养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问题教学策略研究”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让学生以创新及探究的视角去认识技术世界。潘老师带领学生对穿孔板进行研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去设计、去创新。之后这个项目组的成果获得了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此外潘老师还投入了教材中发明专利的研究,通过个人的探索及努力,她先后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3项,其中7项发明专利,在潘老师的指导下嘉兴一中的学生也收获了13项国家专利,4位同学获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与此同时,潘老师还热情参加课堂教学评比活动,通过多年课堂实践的努力及历练,她获得了首届中小学教师创新教育说课大会“十佳名师”、浙江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省级优课、浙江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比赛二等奖等,并在华师大课教所与嘉兴一中联合举办的学术节中开设“名优教师示范课”,深受领导及同行的认可和肯定。

  以往的教师总是被教学工作忙得焦头烂额,只顾低头拉车,未能抬头看路。就这样教师在常规教学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潘老师也曾经历过这样一个“忙碌”而“缺少反思”的阶段,“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真的很少学习课题或项目研究,更别说是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这些研究方法了。”但在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潘老师总是发现同学们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有些感兴趣的学生还会和潘老师一起探讨和交流。“是不是能够抓住学生的灵光一现呢?”此时,潘老师有了科学技术创新的念想。到2015年嘉兴一中科创社成立了,潘老师成为科创社的主要负责人,“可以引领学生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来做科研,然后自己再进行有关教科研的研究”于是潘老师找到了前行的支点和动力。2021年潘老师开始主持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又将这份科研的执着延伸到其它领域的研究中去。2022年9月,在学校的指导及带领之下,潘老师在嘉兴一中组建了《嘉中教育(学生版)》编辑部,组织并主持学生期刊的配套活动,如“嘉中讲坛”“征稿启动暨项目孵化”“湖南科技大讲坛”等相关主题活动,让同学们在丰富课余生活、拓展课外知识的同时,也为他们打造了更广阔的综合实践的活动舞台。

  生活中有技术,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技术。“从技术课程的生活性、实践性出发,以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为目标,将技术知识和相关技能整合到‘科学技术创新’当中,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探究空间,开展基于技术实践的学习活动,探索基于技术学科素养培养的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实现技术教育的价值。”潘老师从自己的实践中总结出要用科学的方法思考自己的科技教育。这种反思让潘老师不再埋头做教育,而是在融入教育场域之后,跳出教育圈,再次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

  潘老师找到了科研的这条路,就像找到了成长中的“靶子”,之后她便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科技教育的研究过程中,她曾主持的国家级重点课题 《中学生有效进行线上授课督导的策略研究》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主持的嘉兴大市级教育课题《培养中学生设计创意的问题教学策略研究》获“CRH杂交水稻”杯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一等奖,除此以外还有2项市属课题成果获嘉兴市属级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她个人曾获第72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第13届世界创意节国际发明项目金奖、第13届世界创意节国际创新交流贡献奖、德国创新研究院(ICI)项目专项评审金奖、全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育创客项目展评一等奖等。潘老师凭着一股执着的劲头,做出了科技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各级权威评审专家们的一致肯定。

  由于长期与学生一起研究、一起学习,潘老师成为了学生喜爱的科技教师之一,潘老师说:“身为教师,其根本就在于热爱学生。”谈起自己教的孩子们,潘老师的嘴角再次上扬,“做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要爱学生,爱教育,否则后面的一切,你都是做不好的。人与人是需要彼此沟通的,如果你没有对学生、对科技的那份热爱,你这个工作是没法推进下去的。”爱是相互的,潘老师对学生付出了真诚的爱,学生自然也会喜欢和尊敬潘老师,因此他们在科技教育的路上,一直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近几年,为了能培养更多科技特长方面的学生,潘老师放弃法定的休息时间,努力克服个人的困难,连续取得多项优异赛绩,在科创带队方面,已培养过3位“全国最美中学生”、1位“钟南山创新奖”获得者、16位“嘉兴市科技之星”、5位嘉兴市“英才计划”科学技术创新后备人才、5位学生获得北京钟南山创新公益基金会的自招推荐,6位学生通过青少年高校科技营活动的认证,3位学生获浙大科技营优秀营员称号。目前指导的学生项目已获13项国家专利,其中2项发明专利,2项已获省级著作权,所带的学生团队更多次在国际、省、市的比赛中被表彰。至今指导的省级及以上获奖学生共计66人,其中国际一等或金奖7人、全国十佳3人、全国金奖或一等奖27人、全国银奖或二等奖22人、全国铜奖4人、全国创意奖1人、全国优秀奖7人。同时指导10位学生撰写的论文已经发表,其中3位学生的论文在国际期刊、国家一级科技期刊上发表,5篇论文在全国优秀期刊《发明与创新》上发表。2个学生项目的案例入选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材。2位学生入选《发明与创新》期刊的创新人物专访栏目,1位学生的项目在“浙江省综合实践网”上推送。在国际赛事方面,曾独立指导7位同学荣获国际赛事奖项,其中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金奖2项、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3项、世界创意节国际发明项目金奖5项、世界青少年人工智能竞赛金奖1项、国际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一等奖1项。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潘老师也默默地向身边的老同事看齐,尽量在自己的空余时间,关心新闻时政,组织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创新的潜质,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和开发。”这是潘老师一直坚信的理念,因此在科学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她从不只关注“尖子生”,而更重视大部分学生的科技素养。“我喜欢做科普公益活动,因为它可以激发更多的孩子科技梦想。”就这样,在心中信念的引领下,潘老师投入了一系列的公益活动之中。

  2021年6月,潘路希老师在校党委的带领下,在嘉兴一中组建了“科普援疆团队”,牵手沙雅二中开展了“爱满新疆,科技强国”的科普公益活动。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她多次连线沙雅二中的师生们,通过“共备,共学,共研”的“三共”模式,开展了多期科技扶贫和青少年科普公益活动,广受新疆师生们的好评。2022年8月,“科普援疆团队”撰写的论文被全国优秀期刊《发明与创新》录用发表。

  新冠疫情期间,潘老师为嘉兴一中、嘉兴第一医院捐赠隔离服、防护口罩、手套等物资共计2000多元。在疫情停课期间,她和其它教师们都兢兢业业地为孩子进行远程线上教学,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其中2022年疫情期,潘老师还受邀嘉兴市科协,为宅家的学生进行首期“科普我在线”的线上科普,获得学生和家长的大量点赞。同年,她受邀请湖南省科协主办的“名师来了”线上科普大讲坛,观看人数突破33.5万。

  在2022年暑假期间,潘老师受邀嘉兴市党群服务中心,为80多位中小学生进行2场科技公益讲座《趣谈科技小发明》《趣谈科技发明史》,均深受学生和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此外,潘老师参与的校内外的科普公益活动及讲座还有很多,“我希望有机会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们可以受益”,潘路希一直这样期待着。

  把目光聚集在潘老师本身,来审视一个平凡的中学教师成长为创新名师的过程,我们显而易见潘老师在默默坚持着的可贵品质:反思和坚持。“春风化雨育英才、传道授业担使命”已经成了潘老师今后工作的使命。作为嘉兴一中的一名科技辅导员,潘老师的将来是任重而道远,同时作为学校的一名科技教师,她又深深知道教育对未来的重要性。将来的路,还很漫长,以后她将以身边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

RECOMMENDED NEWS

推荐新闻